寒冬结不出“盛夏的果实”。大盘将重回2000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7 22: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id="postmessage_7157201" class="t_msgfont">9月市场出现一次小阳春,沪指如期跌破2700以后,出现了久违的反弹。然而,不得不提醒投资者的是,当前的反弹,或许仅被看作是下跌抵抗型的反弹,我们认为,即使近期新加仓基金携带了500亿资金救市,但在面临3000点超过4万亿套牢筹码的重压之下,市场缺乏更为强劲有力的驱动力。<br /><br />从根本上看,决定市场涨跌的,是市场的价值;影响股价涨跌的是公司的基本面。市场价值提升了,指数应该上涨,公司内在价值下跌了,股票价格应该下跌。但从短期市场的运行来看,影响市场波动的并不完全是价值的问题,很大程度是上市场供求关系的体现。这就是马克思价值规律说阐述的,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从长期来看,我们要研究公司的价值,从短期来看,我们要研究市场供求关系。<br /><br />不可否认,目前A股的市场并没有完全反映价值规律的选择。很多业绩亏损且缺乏成长性的企业因为带着某些概念的光环反而被炒到了1000倍的市盈率、几十倍的市净率,这样的泡沫自然过大了,即使钱再多、流动性再好,但谎言注定会破灭,终究要实现价值回归。<br /><br />价值投资者通常最爱说的话就是如何找到安全边际的好股票,这是出于价格与价值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选择好公司,二是选择合适的价格,脱离这两个条件单独看其中的一个因素恐怕都不可靠。比如,当前市场普遍认为银行目前的估值水平很便宜,但银行业业绩如此之好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br /><br />毋庸置疑,任何行业或公司的利润增长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收入的增加,一是成本的降低。银行业的利润增长也来自于成本的降低与收入的增加。但现在的问题是,未来几年银行的成本降低的可能性有多大,收入增加的可能性又有多大?从成本的角度出发,银行业不良资产率带来的拨备成本增加是银行成本的主要部分,相比本世纪初的10%以上的不良资产率,当前银行业不良资产率普遍在2%以下的现象恐怕被认为不够谨慎。尤其在近半年贷款增加的部分以及与房地产贷款有关的信贷质量方面,我们仍需要谨慎,一旦房价下跌,经济继续实现结构性调整,那么很多企业和个人无法偿还贷款带来的风险将不可避免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质量,银行业也将被迫大幅提高拨备成本,从而影响银行的利润水平。近期银监会加强对银行资本金及贷款的监管至少表明政策方面对这风险的重视。因此,表面看,未来银行业收入保持稳定的话,那么,银行业利润还能保持快速增长,但一旦不良资产率整体提高一个百分点,那么就意味着整个行业的利润化为乌有。或许我们可以预判,今年银行业的利润就是本轮经济周期的高峰值,未来几年在没有消化经济下滑带来的业绩风险之前,银行业利润很难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如果这样的假设成立的话,那么当前银行业的动态估值水平应该不低。<br /><br />有一个事实我们需要说明,根据中报披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14家银行上市公司为市场带来了2227.97亿的利润,而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仅盈利4829.51亿元,相比之下,截至9月4日,银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不过5.5万亿,但A股整体市值达到23.98万亿。两组数据对比得出的结果是,银行业占据了整个市场接近50%的利润,但行业市值占市场比例不过2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有两种可能,第一,银行业市值过低,按照贡献利润的比例来看,应该继续提升到50%左右水平;第二,市场整体盈利下降的情况下,银行业利润存在虚高的嫌疑。按照第一种情况来推导,银行业以贡献50%的利润来占据市场50%的市值看上去很合理,但并不现实,因为即使不考虑中石油、中石化、中国人寿等大盘股,银行股也不可能代表市场半边天,上述结论不可能成立。因此,只有第二种可能会成立,即,在市场整体盈利普遍不佳的情况下,银行业利润存在虚高嫌疑。<br /><br />如此的结果是,银行业当前的低估值其实是假象,未来必然可能出现估值回升,而这种估值回升不是建立在业绩继续大幅提升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股价下跌的结果上。在经济结构实现充分转型之前,中国实体经济要想保持快速增速似乎并不太现实,如今之际,应该是痛定思痛,狠下决心,用于改变当前中国经济的困境,单靠投资拉动,能救一时,并非长久之计。A股在经历了政策支持的“秋老虎”反弹,很快又将迎接冬天的到来,3478点注定是“盛夏的果实”,在09年的寒冬再创新高恐怕不现实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